啤酒館暴動
啤酒館政變一般指本詞條
啤酒館暴動(德語稱作Hitlerputsch或Hitler-Ludendorff-Putsch),又稱啤酒館政變、希特勒暴動。1923年11月,希特勒和魯登道夫等人在慕尼黑髮動的法西斯未遂政變。1923年,巴伐利亞邦長官卡爾 、駐巴伐利亞德國國防軍司令洛索和邦警察局長賽塞爾為首的分離主義者企圖維護君主制度,對抗共和國政府。他們同希特勒及其他民族主義團體聯繫甚密。希特勒試圖利用魏瑪共和國的危機發動政變,建立民族主義的獨裁統治,最終政變失敗,希特勒等數位納粹黨領袖遭逮捕。
基本介紹
中文名:啤酒罐暴動外文名:The beer hall putsch時間:1923年11月8日-1923年11月9日地點:德國慕尼黑參戰方:納粹黨,衝鋒隊,德國國防軍結果:希特勒等數位納粹黨領袖遭逮捕相關人物:阿道夫·希特勒,恩斯特·羅姆等
事件背景,過程,希特勒的演說,魯登道夫干預,事態擴大,影響,後續,
事件背景納粹黨(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簡稱納粹黨)是在戰後德國面臨嚴重經濟、政治危機的過程中滋生和繁衍起來的,它是一個竭力煽動民族復仇主義和民族沙文主義的極端反動組織。為了爭取民眾,擴大影響,希特勒打著“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旗幟進行欺騙宣傳。在民族主義旗幟下,希特勒抓住《凡爾賽條約》大作文章,認為德國的災難來源於《凡爾賽條約》,號召德國人民起來撕毀《凡爾賽條約》的束縛,挽救民族的危亡。為了適應德國出現新的革命形勢,順乎潮流,利用人民的革命情緒,希特勒也標榜納粹黨是搞“社會主義”的。納粹黨從一開始就以不同於其他資產階級政黨的面目出現,公開地激烈批判資本主義。1923年,納粹黨員發展到三萬餘人,成為德國一支新起的引人矚目的政治力量。這時,正值德國馬克暴跌,金融界一片混亂,法國、比利時又出兵占領了魯爾,激起了德國人民對政府的憤怒情緒和愛國熱情。希特勒和魯登道夫在一起希特勒認為奪取政權時機已到,他聯合德軍前總參謀長魯登道夫,企圖仿效墨索里尼向羅馬進軍,利用暴力推翻魏瑪共和國。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和魯登道夫帶領衝鋒隊,利用巴伐利亞軍政頭目在慕尼黑一家啤酒店舉行宴會之際發動政變。過程1923年11月8日晚上的集會,慕尼黑政界和社會上的名流都參加了。烏里希·格拉夫一道占據一角不顯眼的位置,誰也沒有注意他。當卡爾開始講話二十分鐘後,整個集會突然被完全打斷了。戈林帶著二十五名武裝納粹黨員闖入大廳。在吼叫聲中希特勒跳上一張椅子,對著天花板開了一槍,然後跳下來,走向講台,“全國革命已經開始了。”他叫喊道,“這個大廳已經由六百名有重武器的人員占領,任何人都不許離開大廳。巴伐利亞政府和德國政府已被推翻,臨時全國政府已經成立。陸軍營房和警察局已被占領,軍隊和警察正在納粹旗下向市內挺進。”大廳里的許多人對此感到氣憤,然而任何人也弄不清楚希特勒的純屬虛張聲勢究竟到什麼程度。大廳外面有六百名衝鋒隊員,大門口有一挺機關槍。此外,在前慕尼黑警察局長波納的協助下,希特勒已經說服了仍在警察局工作的一個官員弗立克,要他打電話給在大廳的警官不要干預,如果發生什麼情況只須報告就行了,讓戈林維持大廳的秩序。希特勒把卡爾、洛索夫和賽塞爾趕入旁側的一間屋子裡去。與此同時,施勃納·里希特當夜驅車趕到路德維希斯霍伊去接魯登道夫,因為希特勒想要他充當他的革命的名義領袖。希特勒的演說希特勒非常興奮,開始戲劇式地會見卡爾和他的夥伴。他對他們說:“沒有我的許可,誰都別想活著走出這個房間。”他宣布,他已經與魯登道夫組織了新政府(同樣,這也是假的,魯登道夫對發生的事一無所知)。他們只有一個選擇:和他一道乾。他揮動著手槍,看上去象有點精神錯亂,他叫喊說:“我的手槍里有四顆子彈。如果他們不肯跟我合作,三顆留給他們,最後一顆就留給我自己。”他舉著手槍對準自己的腦袋嚷道:“如果到明天下午我還沒有成功,我就不要這條命了。”啤酒館內這三個人出乎意外地不為所動。他們覺得難以完全認真考慮希特勒的瘋話,儘管視窗有槍和武裝衛兵。洛索夫後來聲稱,當他們走出大廳肘,他向卡爾和賽塞爾低聲說“欺騙”。卡爾盡力裝出勇敢的樣子說:“你可以逮捕我或者把我槍斃。我死不死沒有什麼了不起。”賽塞爾譴責希特勒沒有遵守他保證不舉行政變的諾言。希特勒十分懊惱地說:“不錯,我自食其言。請原諒我。但是為了祖國的緣故,我不得不如此。”但是卡爾—開始向默不作聲的洛索夫耳語,他就突然大怒,嚷道,“沒有我的許可不許說話。” 到此時為止,他簡直沒有取得什麼進展。後來,他一言不發走出房間,衝到大廳去,宣布:三個人已經同意了與他一起組織新的德國政府,巴伐利亞內閣已經下台,我建議,巴伐利亞政府由一位攝政者和一位享有獨裁權力的總理組成。我建議馮·卡爾先生擔任攝政者,波納先生擔任總理。十一月罪人政府和德國總統已經被宣布撤除。新的全國政府將在今天,在慕尼黑這個地方被任命成立。”魯登道夫干預希特勒一回到他們那裡,魯登道夫就來到了。他對希特勒把他蒙在鼓裡隨便擺弄很是生氣,對讓希特勒而非魯登道夫擔任德國獨裁者,以及讓他指揮根本不存在的軍隊的這種分配怒不可遏。但是他控制住自己,他說,這是一件國家大事,他只能奉勸別人予以合作。希特勒補充說:“我們不能再回頭了,我們的行動已經載入世界歷史的篇章。”洛索夫後來否認他曾經回答說的話:“我將把閣下的願望作為命令。”但是魯登道夫的干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當卡爾仍然表示異議的時候,希特勒就使用了他的一切魔力。他說:“倘若閣下允許的話,我將立刻驅車去晉見陛下(巴伐利亞王太子盧伯萊希特),並告訴他:‘德國人民已經起來了,並且彌補了陛下先父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啤酒館暴動聽了這番話,甚至卡爾也投降了,同意合作並擔任國王的代表。他們達到了表面上的團結一致,全體列隊回到大廳。當聽眾跳上了座位熱烈歡呼的時候,他們每個人都在講台上講了簡短的話,宣誓效忠,並互相握手。希特勒喜不自勝,感到寬慰,激動地說:“我就要履行我五年前在軍事醫院暫時雙目失明時所立下的誓言:要不倦不休地努力奮鬥,直到十一月罪人政府被推翻,直到在今天德國的悲慘廢墟上再次建立起一個強大的自由的光榮的德國。”他一結束講話,整個會場就爆發出“德國高於一切”的口號聲。事態擴大11月9日早上11點多的時候——那天正好是1919年成立的德意志共和國國慶日——三千名希特勒的黨徒又重新聚集在啤酒館外面。不受約束的隊伍在希特勒、戈林和著名的恩里克·魯登道夫將軍的帶領下朝慕尼黑市中心進發。他們在路上碰到了警察的阻攔,戈林從人群中跳出來,威脅要殺死頭一天晚上控制的人質。警察們只好讓開道路,讓他們繼續前進。但是當他們正準備從狹窄的街道到慕尼黑寬敞的歌劇院廣場集合時,他們又一次地遇到了警察的阻攔。“別開槍!”一個希特勒的保鏢叫道,“尊敬的魯登道夫將軍閣下來了!”希特勒大肆揮舞著他手中的左輪手槍,不停地叫嚷著“投降!投降!”至今沒有人知道到底是誰開了第一槍。但就是這聲槍響之後,雙方槍彈齊發。戈林的大腿和小腿都中了彈。希特勒把身體緊緊貼著人行道,他沒有受傷。啤酒館政變的紀念勳章當遊行隊伍走近警察的封鎖線的時候,他原來用左臂挽著施勃納—里希特勒的右臂的,後者倒地的時候把希特勒也拉了下去。可能希特勒以為自己受了傷,他感到一陣劇痛,後來才發現是肩膀脫了臼。據當時也參加遊行的他自己黨內的追隨者瓦爾特·舒爾茲醫生的證詞(並且得到其他證人的證明),希特勒“是第一個跳起來向後跑的人”,把他那些躺在街上的死傷同夥拋下不顧。他登上一輛候在附近的汽車,馬上開向漢夫施丹格爾在鳥芬的鄉間別墅,在那裡,他得到普茨的妻子和妹妹的護理,也就是在那裡,兩天以後,他被捕了。
在這場衝突中,16名納粹分子和3名警察被打死。希特勒在《我的奮鬥》的前言中提及他們的名字,並認為他們是“烈士”。1935年,以上死者被葬於慕尼黑一個裝修華麗的墓室中。1947年,盟軍拆除墓室,並把遺骨四散。影響暴動失敗後,希特勒被德國當局投入監獄。由於首席法官在‘國家主義’思想上與希特勒並無原則分歧,因此最後只判處希特勒監禁5年,於1924年4月1日執行,其實希特勒只服了9個月的徒刑就被釋放了,而且未被驅逐出境。就在這短短的服刑期間,他也受到多方優待。他獲準享用特別飯食,住在有兩扇窗戶、陽光充足的單間牢房裡。他可以自由通信,自由接待來訪親友,並在生日時接受親友的花環和祝賀,又享有攜帶秘書、到戶外散步和做體操的權利。獄中服刑的9個月裡,希特勒寫下了《我的奮鬥》一書,被視為法西斯的理論和行動綱領。啤酒館暴動的失敗,使希特勒改變了奪取政權的策略,實現了由此前的摧毀魏瑪憲政到以後的利用的轉變。這次暴動雖然失敗了,但它提高了希特勒和其他暴力分子的知名度,擴大了其社會影響。這次活動的失敗,也使希特勒意識到了處理好與國防軍之間的關係的重要性。後續許多年後,一些團體抗議將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的日子定為國定假日,因為這一天同時是啤酒館政變和水晶之夜的日子,所以後來德國統一紀念日定在東德加入西德的10月3日。
相關詞條
啤酒館暴動啤酒館暴動(德語稱作Hitlerputsch或Hitler-Ludendorff-Putsch),又稱啤酒館政變、希特勒暴動。1923年11月,希特勒和魯登道夫等人在慕尼黑髮動的法西斯未遂政變。1923年,...
政變政變指統治集團少數人通過密謀,用政治或暴力手段等非正常途徑實現權力轉移的行為...1923年,希特勒啤酒館政變,(德國)1923年9月13日,里維拉軍事政變,(西班牙)...
約瑟夫·迪特里希與納粹黨後來的宣傳相反,迪特里希其實並沒有在希特勒身邊參加1923年的慕尼黑"啤酒館政變",因為直到1927到1928年間,迪特里希才加入納粹黨和黨衛隊。從他的黨徽號是...
謝爾蓋·弗龍斯基占星家索博多堅爾弗卻預言1923年11月由他發動的“啤酒館政變”有失敗的可能。結果希特勒果然鋃鐺入獄。從那以後希特勒決定不再冒險。上台後,他經常把一個被稱為“...
赫爾曼·威廉·戈林不過另一方面,戈林與希姆萊對抗共通敵人時也不留餘力,如在納粹黨中立場偏左的格雷戈爾·斯特拉瑟、曾在啤酒館政變中逃跑的卡爾、先前阻擾希特勒奪權的施萊謝爾也死於...
庫爾特·達呂格11月8日-9日,他參加了希特勒在慕尼黑主導的“啤酒館暴動”,由此成了希特勒的親信,並進入納粹黨的領導階層。1923年政變失敗後,達呂格參加了羅姆領導的代替衝鋒隊...
LSSAH在啤酒館政變10年紀念日,措森和於特博格黨衛隊特遣隊更名為“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不久後又在部隊名稱中嵌入了黨衛隊稱號),並第一次配發了領章。同日,835...
埃里希·馮·魯登道夫不久後,他和納粹建立了密切聯繫,並參與了1923年11月9日在慕尼黑的“啤酒館暴動”。在隨後的審判中,魯登道夫發表煽動性的演說,攻擊魏瑪共和國,最後他被無罪釋放...
戰爭就是這么回事兒:袁騰飛講二戰啤酒館暴動 政變行不通 堅決否認有罪 婦女爭相來獻花 06.抓住時機大翻身 服刑期間在寫書 竟在獄中辦集會 採取新的策略 老元帥的尷尬 07.終於當...
約瑟夫·塞普·迪特里希與納粹黨後來的宣傳相反,迪特里希其實並沒有在希特勒身邊參加1923年的慕尼黑“啤酒館政變”,因為直到1927到1928年間,迪特里希才加入納粹黨和黨衛隊。從他的黨徽號是...
第三帝國的興亡第三章 凡爾賽、魏瑪和啤酒館政變 第四章 希特勒的思想和第三帝國的根源 第二編 勝利和鞏固 第五章 取得政權的道路:1925-1931年 第六章 共和國的末日:1931-...
第三帝國的興亡(上中下)第三章 凡爾賽、魏瑪和啤酒館政變 第四章 希特勒的思想和第三帝國的根源 第二編 勝利和鞏固 第五章 取得政權的道路:1925-1931年 第六章 共和國的末日:1931-...
埃里希·馮·登·巴赫-熱勒維斯基1924年2月,他因贊同納粹黨的啤酒館政變和反對現行體制的政治觀點而被解職。離開軍隊後,巴赫先是在一個不動產商手下作評估師,後於1928年開始獨立經營不動產。...
國際廣播宣傳式的代表是納粹德國,曾參與希特勒"啤酒館政變"的納粹將軍魯登道夫,在其傳世之作《總體戰》中寫道:"必須致力於利用廣播、報紙、電影及其他各種出版物,窮盡所有...
鋼之鍊金術師:香巴拉的征服者啤酒館政變:1923年11月8日,德國的巴伐利亞州州長卡爾和其他幾個政府頭目正在慕尼黑一家咖啡店裡舉行宴會,納粹黨包圍了這家啤酒館宣布全國革命開始。政變以失敗告終...
恩斯特·羅姆1923年的啤酒館政變失敗後,羅姆於次年被法院判處入獄15個月,但在判刑後隨即獲釋,條件是保持行為良好。羅姆曾出國到玻利維亞擔任軍事顧問,後來接受希特勒的邀請返回...
衝鋒隊(德國納粹黨的武裝組織)後參加1923年11月8日的啤酒館暴動。1924年12月20日希特勒出獄後,委託羅姆重建衝鋒隊,但兩人在衝鋒隊的性質及與納粹黨的關係上發生爭吵,1925年羅姆與希特勒鬧翻,後...
血色勳章正式設立日期是1934年3月15日,1938年改名為“血之勳章”,主要授予10年前納粹黨在慕尼黑髮動“啤酒館暴動”的參加人員,當時有2000多追隨者企圖在慕尼黑奪取巴伐利亞...
血之勳章正式設立日期是1934年3月15日,1938年改名為“血之勳章”,主要授予10年前納粹黨在慕尼黑髮動“啤酒館暴動”的參加人員,當時有2000多追隨者企圖在慕尼黑奪取巴伐利亞...
迪特里希·埃卡特迪特里希·埃卡特 (1868.3.23 –1923.12.26) 是德國的政治家, 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NSDAP, 即納粹黨)早期的一位重要成員,也是1923年的啤酒館起義的參與者...
海因里希·希姆萊1925年加入納粹黨,參加過啤酒館政變。1927年接任納粹黨衝鋒隊全國領袖。1934年後成為德國秘密警察組織(蓋世太保)首腦、將衝鋒隊發展為控制著整個納粹帝國的龐大組織-...
熱門詞條
周俊偉
3D齒雕
Google AdSense
薑汁燒肉
Sandra
紅雨傘
蛋糕卷
戒菸門診
責任制
男友褲
洛克·霍華德
.gov
盜版三國志
高端
植物打殭屍
龍生九子
零式戰鬥機
趙斗順
內湖科技園區
古又文
斯巴魯傲虎
6603
布丁狗
星辰飯店
信義商圈
愛莫能助
保鮮盒
培養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