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说文》中有记载“ 钧,三十斤也。” 钧作为重量单位最早是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据《吕氏春秋-仲春纪》记载:“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

在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成语“ 千钧一发”中,其意思是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丝上。而现在看来,千钧的重量就是三万斤,如此沉重的重量赋予到了一根头发丝上面,足以看出当时情况的危急了。

· 长 度 单 位

本意是指古代 长度单位。 《孔安国曰》中记载说八尺曰仞。《正字通》中记载:“古以周尺八尺为仞,中人之身,长八尺,两臂寻之,亦八尺,两足步之,亦八尺。度高深以仞,度短长以寻,度地以步。”

但这只是周代的规制,到了汉代又成了 七尺为仞。 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有这样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其中的仞就是七尺为仞的仞。

是古代的 长度单位之一,但是对于寻的长度大小从古到今一直都具有争议。 在《说文解字·寸部》中记载:“度人臂之两倍为寻,八尺也。”也就是说《说文解字》中把 八尺看作一寻。

而在《说文通训定声》中却考证说“度广四寻,度深四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即最终测定的结果是 七尺为一寻。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寻大多作为帆船的运动术语而使用,是常用的深度单位,是在航海中测量水深,一般一寻即六英尺。

现在汉字中常说的舍,大都是指的是建筑物,例如屋舍、房舍、宿舍等。但在古代舍确实是名副其实的 长度单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 辟君三舍。”其中的“舍”指的就是长度,古代以 三十里为一舍,一里是500米,那么三舍就是45000米,如此看来晋君当年撤退,牺牲的确蛮大的。

· 容 量 单 位

原是古代的一种容器,形状是方形的,口较小,底较大,后也是古代的一种 容量单位。

在唐朝以前,斛本来是对石(一种容量单位)的旧称呼,所以一斛原来指的是 十斗,后来 宋代以后,将斛与石区别开,一石等于两斛,所以 一斛也就是五斗了。

原来只是一种方型或者圆筒形的装粮食的器具,制作材料也都是古代常见的木头与竹子,后作为古代的 容量单位之一。

十勺等于一合,而十合等于一升,所以一合也就等于现在的一百毫升,如此看来,虽然顶了一个集合的“合”的名头,但是容量却也不是很大。

说起豆,大家大都会想到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吃的豆子,但是在我国古代生活中,豆不仅是一种事物,还是一种容器更是一种 容量单位。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这里面的“箪”跟“豆”都是古代一种盛放食物的容器,主要用来盛放肉食和羹,形状像高脚盘。

《左传·昭公三年》记载齐国原有四种量器:“豆、区、釜、钟”,豆列首位, 四升为一豆,四豆为一区。

计量检测学习交流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